情感衣旧|中古店老板:我想让旧衣重新“活”过来
孤品,绝版,限量,经典……中古服饰犹如一道通往过去的“门”,记录着特定年代的时尚风潮,承载着不可替代的时代印记。穿着中古成了年轻消费群体追求个性、表达自我的一种途径,而这种回收再循环利用的方式在如今看来,顺应了一种可持续的生活方式,也吸引了一大批持有可持续观念的消费者——
“旧”不再是一个贬义词,珍视旧衣,让它既定的生命周期被延长,甚至让人们再一次穿上昔日旧裳,都成了对可持续的绝佳践行。
因此,从各种层面来说,“穿旧衣”都实实在在的成为了一种新文化,存在于当下的时尚市场中。
相比美国、日本等拥有成熟二手奢侈品交易市场的国家,中国的中古市场虽然起步较晚,但过去10年间,中古风潮也在国内各大城市蔓延开来。上海的大街小巷里就隐藏着多家中古店。我们走街串巷,拜访了其中四家主理中古服饰的店铺——
Lolo Love Vintage 创立至今已超过十年,被称为“上海真正意义上的第一家古着店”;TERMINAL69有着内容丰富的设计师古着作品,曾亮相于今年7月《can U?》美学展览的“情感衣旧”篇章;TheMajorArchive和尖货贩售则专注收集和研究某一设计师的时装作品,称得上是相关品牌的时装作品档案馆。
每家店铺的主理人既是卖家,也是藏家,他们的开店初衷往往是出于创造一个满足收藏爱好的载体空间——开店前后,买和卖也一直并行。这些店铺作为主理人意志的绝对体现,有着各自的“痴”。“痴”源于“设计”。从设计师的作品里,获悉不同时期的声音;“痴”也源于“时代”。通过“时代”的物件,接触当时的生活方式;“痴”还源于“风格”。以“风格”为审美载体,以衣物做自我表达。
四位中古店老板的经历与“痴藏”,与“旧物”所承载的情感密不可分。
他们,
从“藏”开启,以“痴”维系。
由“痴”入道,“藏”不唐捐。
在位于复兴西路正街一座独占三层空间的洋房里,陈列着来自COMME des GARCONS、Yohji Yamamoto、Martin Margiela、Helmut Lang等品牌的数千件稀有秀品。
这家店铺名为TERMINAL69,虽然地处于黄金地段的沿街位置,但若不提前知晓,还是很难发现,因为它连个门牌也没有。“藏”起来是TERMINAL69主理人69的刻意之举,“我想给它一个神秘感。”——虽然偶尔也会因此迎来啼笑皆非的小插曲,“以前有人走进来,还以为我们这里是玩剧本杀的。”
来到门内,高饱和的绒面墙体,未因年代痕迹而消色半分的复古家具,随性而有序地陈列在各处的中古物件……强烈的视觉画面瞬时侵入眼球,印证着69所说的,“门的内外是两个世界。”
一家完全反映店主意志的店铺,可以作为面向公众的“媒介”,消解个体对外的局限性。“这个空间是我的分身,借由它,我可以与大家进行沟通。”69也通过在店内举办文化社群内容,聚焦起同好者,对应“TERMINAL”蕴含的“连接”的含义。
开店以来,数以万计的货品均由69一人挑选,如此保证每一件都遵循她的审美和意志。
“我从来没有为了卖货而挑选过不符合我审美的东西,即便它们难以成为大众流行。”
这些传统观念里并不是“大众流行”的衣服也被她开辟出了一条特别的“生存之道”——TERMINAL69的一部分运营收入来自与杂志媒体、明星造型师的合作。从这里租借出走的收藏,经由其他人的演绎后,存档为不同的风格影像,更为广泛地蔓延开来。
除了一些名号响亮的品牌,TERMINAL69也收集了许多小众品牌,比如在店铺一楼陈列了许久的一件喷血礼服,它来自日本新兴品牌h.NAOTO,品牌创始人Naoto以“不日常”自居,曾表示自己的设计初衷并不是为了贴近传统归纳的日常生活。
前几日,69在店门口把这件衣服给烧掉了,
“我在幻想实现当代文艺复兴哈哈哈哈哈。”
穿着来自1920年代的衬衫,留着卷翘的鬓角,画着细眉和红唇——这样的lolo坐在飘荡着复古爵士乐的店里,让人恍惚今夕是何年。
今年是lolo成立Lolo Love Vintage的第12年。“这里是上海真正意义上的第一家Vintage店”,Lolo Love Vintage店铺的介绍资料里这样写道。店内陈列着来自20世纪20年代至80年代的复古物品,呈现了店铺的选品思路——弱化品牌,从年代出发进行挑选。
“50年代很艳丽,60年代酷爱几何……”
“60年代和20年代有很多相同点,70年代的流行里有维多利亚时期的影子,80年代又能让你想到40年代……”
lolo对不同年代的风貌特征如数家珍,同时她发现,当这些风貌以时间维度被看待时,会呈现出一些有趣的巧合——
流行周而复始,那些让如今的年轻人们趋之若鹜的流行,早在往日时光里留下了痕迹。
此外,她还认为,旧物的价值不仅在于它的自身风貌,还在于它背后所关联的时代特征。十二年来,不仅仅售卖复古物品,lolo也牵头举办过多次与“过去”相关的文化事件和活动——复古舞会、复古电影、复古市集……穿着旧衣,了解往日的生活方式,这些中古物品犹如一道通往过去的“门”,人们由此“进入”到尘封的年代——这也是她所认为的“旧物”价值的体现。
“所以反过来说,中古的魅力正在于它们是‘旧’的——对于没有经历过往日时光的人而言,它们就是‘新’的。”
前两年,lolo开始运营自己的复古服饰品牌Bee's Knees——好的古董衣逐渐变得稀少且贵价,她所偏好的上世纪二、三十年代距今更是已有百年之久。
“从开店到如今,我可以强烈感受到它们在流失。如何留住这些经典,不让它们彻底消失?我想到的是,还原它们,让它们重新‘活’过来。”
2016年的秋天,闫庆和嘉敏逛街时被COMME des GARCONS主线系列里的一件秀款夹克所吸引。这件夹克的版型复刻自1997年系列秀款,结合了当季的盔甲元素,价格比他们原本想购入的两件单品相加的总价还要高。
“这是我们第一件不考虑实穿性,仅从设计价值出发收藏的COMME des GARCONS。”
闫庆和嘉敏的店铺“尖货贩售”位于合肥路弄堂里的一幢楼房内,整栋楼共有五层,三层被他们租用,其中又有一层专用于放置收藏——这里容纳了共计百余款COMME des GARCONS主线作品,涵盖1991年到2021年期间的36个系列。从线上到线下,从北京到杭州再到上海,店铺的销售方式和地点随时间不断在变,不变的只有这些不被用于贩售的COMME des GARCONS。
闫庆和嘉敏一人毕业于服装设计,另一人非科班出身,两人的选品视角就像是理性和感性的博弈——对待其他品牌时偶有争执,但面对COMME des GARCONS,感性与理性却能够趋于融合。
闫庆认为,川久保玲是一个兼备感性与理性的商人,“她一边创造前所未有的作品,一边创造产品销售的方式。如同她所言,‘我的首要任务是做出强烈的、令人兴奋且富有创造力的衣服;而我的第二任务是卖出它们。’”
这句话也与“尖货贩售”的运营核心不谋而合,
“我们先是收藏者,再是中古商人——店铺是支撑收藏的一环。”
穿过陕西南路的一条窄巷,直行到弄堂尽头,踩着木梯寻至顶层,便来到了李骏的中古买手店TheMajorArchive。这里陈列的收藏,Prada约占70%,最早的一款可追溯至Prada 1990春夏系列。
与许多中古卖家不同,李骏也会关注和购置新款。当“新”与“旧”共处同一个空间,以时间线梳理出相对完整的品牌矩阵时,常让他有这样的感觉:
“过去的典藏作品,完全可以凌驾于时间之上,与每一个当下的时装语境产生共鸣。”
这些收藏彰显着他的个人品味,也暗藏着品牌的历史与事实。
“1994-1999年可以被归档为‘Prada的标志性90年代时期’……”
“2000-2006年的Prada有种‘感性的路边小店’与‘昂贵的5000美金蛇皮大衣’相遇的意味……”
“2007-2017年,是我心中‘Prada的巅峰10年’,我称之为Pradasphere时期……”
前不久,Prada刺绣总设计师Adrian James 在ins私信李骏。针对李骏收藏的一条Prada 2007春夏刺绣连衣裙,Adrian表示,由于这条裙子上褶皱绣片所用的塑料材质不具备可持续性,将不会被重新采用,而采用再生新材质则无法呈现出与原作一样的褶皱肌理;包括裙子上的金属瓶盖装饰,也不会再作为成衣辅料被使用。
在李骏看来,这一复刻困境也间接体现了旧衣的价值——旧衣作为时代的印记,无法被“完全复制”。
“即便品牌会基于过去的档案来进行再创作,但基本不会出现能完全还原原作的复刻。”
监制:Monica Mong
摄影:吴雨澄
采访&撰文:刘如意
编辑:刘如意(ruyi.liu@thecaius.com)
模特:Sulli (Tiffany Models)
摄影助理:小天
设计:zzc